2011年1月31日 星期一

開春大HI歌~

親愛的老師們:

先祝大家新年快樂!!

過完年,想邀請大家一起出來happy一下
大聲快樂的唱歌,把新春的氣勢給唱出來^^
芭比幫我們找了很物美價廉的KTV

時間:100/02/14 am11:00
地點:錢櫃SOGO店
以下是芭比整理的價格資料,很划算喔
希望大家都能一起來
大家一起唱唱跳跳,一定很開心
是否參加,請在2/11之前告知
好讓芭比幫我們訂位

以錢櫃SOGO店 11:00-15:00 (4H) 11個人(黃T, 蛋糕T, 橘子T, 丸子T, 圈圈T+老公, 布丁T, 李T, 海豚T, 芭比+老公)參加為例:

優惠價方案
歡唱費NT$289/人 + 基本低消NT$69/人
(289x11)+(69x11)=3938+10%=4332 (每人平均NT$400左右)

團唱享樂價方案(此方案人越多越划算哦~)
包廂費只要NT$399 + 基本低消NT$69/人 + 升級大包廂費用NT$400
399+(69x11)+400=1558 +10%=NT$1714(每人平均NT$160左右)
更好康的是~~
只要再加NT$200, NT$200就好~~就可以續唱到20:00, 等於一個人花費不到NT$200就可以狂唱九個鐘頭內~

2011年1月27日 星期四

五月天,笑忘歌

五月天
看著他們獨樹一格屹立樂壇不搖
沒有亮麗的外表,沒有媚俗的表演
我看到的是他們勇敢唱出、寫出自己的歌
而且發現他們寫的歌詞真的很符合新時代的精神呢!!

勇敢做自己,我愛五月天!!
下次去KTV,必點!!


2011年1月18日 星期二

揮汗中的舞蹈...

自從接觸無意識舞蹈後,發現自己對身體、對內在的覺知似乎更敏銳了,我相信一個人的身體是有表情的,祂訴說著很多內心的情事,而這是無法用理性加以控制的,讓身體動起來,能量就會開始流動。

就讓影片帶頭,跟著舞出自己的內在世界吧~












還有更專業的文章在這裡:
http://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devanartana&aid=4439523

或貼於其下:

揮汗中的祈禱- 「舞蹈」是………
談蘿絲的靈性舞蹈:(Gabrielle Roth ~ The EndlessWave)
作者:國立台東大學體育系劉美珠

「舞蹈」是人類最原始的活動形態,在人類的歷史發展中,不論是勞動、狩獵、祭祀、娛樂、豐收、戰爭或是愛情,舞蹈都是如影隨形的發生著。從嬰兒一出生落地的「手舞足蹈」中,即呈現出人體最本能的動作形態。透過身體動作有節奏地向外延伸、舞動與探索,人類已在表達自己,突破學習與成長,而這即是舞蹈。可是,在專業化的發展制度下,隨著專業舞蹈的訓練,水準的提升,逐漸造成了人們對舞蹈的疏離感。許多人一聽到「舞蹈」,即立刻和表演藝術畫上等號,認為那是舞者或舞蹈家的專業,距離自己很遙遠,只能遠遠地欣賞它,而不敢輕易嘗試。然而,若回歸到舞蹈的本質,它不過是人類藉由身體以某一型式的律動來表達自己罷了。

這種透過身體做內在自我表達的動作型式,在不同的律動或力勢(Effort)[1]結構下,即形成了各式各樣的舞蹈型態。然而,在強調內在經驗與反省的理論觀點[2]下,許多人回到身體為原點,重新反省與思考舞動身體的經驗和意義,也針對身體的姿勢、動作、結構、功能和心理狀態間的關係,重新深刻地檢視與體會身心動作的相互影響,以便尋找人類動作的本質和存在的深層意義,因而逐漸發展出許多不同的身心技巧。其中,有一大類的身心技巧是從動作藝術的角度來進行身心調整、教育和治療的工作[3]。它們的主張提供了許多對身體探索的不同觀點和方法,值得身為身體教育者參考與反省。本文將整理與介紹其中一派身心調整的技巧-蘿絲靈性舞蹈(Gabrielle Roth-The Endless Wave),文中分別整理與呈現出蘿絲(Gabrielle Roth)對舞蹈、身體和人體動作的看法、靈性舞蹈(The Endless Wave)的理念背景、及她所提的五種律動(Five Rhythms)。希望藉由蘿絲提出的觀點及對靈性舞蹈的認識與瞭解,能夠得到一絲絲的啟發,進而重新反省舞蹈和動作教育的真義。



蘿絲對「舞蹈」與「身體動作」的看法

靈性舞蹈(The Endless Wave)創始人蘿絲(Gabrielle Roth)自幼即接受了許多不同類型之傳統舞蹈的訓練,她對這些所謂正統的舞蹈訓練有所批評,她認為:「舞蹈訓練幾乎意味著模仿,不管是芭蕾、現代、街舞….,這些舞蹈類型的焦點,幾乎都是在學習別人的步法。當跳舞愈來愈拘泥於標準或正確與否時,要能享受跳舞真正快樂的感覺是愈來愈難了」(Roth, 1997a , p. 9)。許多人在課堂上,總是忙於面對該如何將手和腳放到正確的位置上,擔心做錯了或無法達到正確的標準動作,而感到挫折和氣餒。許多人在失望中常要面對自己的不行,相反地也只能感嘆自己為何不能像現代舞大師瑪莎.葛蘭姆(Martha Graham)或某位著名的舞蹈家一樣棒。「舞蹈訓練課程」的意思對蘿絲而言,只是依賴鏡子、學習技巧、強迫雙腳外展(turn out)及流著鮮血的腳趾頭,並一再地顯示出或比較出自己不夠好的模仿過程。

蘿絲自述:「我喜歡舞動我的身體,但是我厭惡面對鏡子強迫自己去模仿別人的動作」。「當我一味地模仿老師的風格和動作,我感到很沮喪,那種感覺讓我回憶起十歲時練舞的情景,站在把竿前,面對鏡子,覺得自己活像個粉色的小象,醜醜的、笨拙的及無助的」(Roth, 1997, p. xix)。

基於她個人的學習經驗,她一再強調:舞蹈應該是通往內心世界及追求至上靈性的途徑。透過揮汗舞動身體的過程,可以拋開一切煩人的思緒,放掉「只活在頸部以上」的行為模式,讓心靈得到沉澱與寧靜(Roth, 1997b)。她以虔誠的心,將舞蹈視為一個接近上帝及提昇靈性的過程。因此,若要如此廣義地來看舞蹈的話,那就得回到「身體」為原點來重新思考。

「身體不會說謊,當身體進入動作狀態,真理即呈現其中」(Roth, 1997b, p. xxi)。然而,多數人在內心深處害怕面對身體,有些人會控制著每一個身體姿勢的表現,有些人則控制飲食以維持身材,有些人討厭自己身體的改變,有些人對身體感到羞恥、不好意思,有些人則封閉自我或裝迷糊以逃避面對身體的感覺………。現代人常是拖著沉重的身體跟隨著腦袋瓜到處跑,表面上似乎追求到很多的知識真理、財富與名譽,卻不知離真正的自我是漸行漸遠、對自己的身體愈來愈陌生。身體是生命的基礎,也是個人存在的具體呈現,它是個人的聖經、百科全書及生命故事,每一件發生在身上的事,都會儲存並反應在身體上,自我和身體的關係是密不可分;就如身體與靈魂的婚姻一樣,離婚是不可能的,但這也並不表示這個婚姻是一定快樂的,還得花心思去經營、溝通與相處。

對蘿絲而言,她的聖經即是身體,因為身體不會說謊;她的主人則是律動,因為律動存在於每個自然現象中,並掌控了一切。在舞動身體的世界裡,沒有教條和訓練的法則,當進入某種律動的狀態,身體即刻拋開了所有的謊言及教律,隨著律動自然的飛舞起來。動作是喚醒與舒展自我的最好良藥,她相信只要將心靈投入舞動的狀態中,身體就有它自己調整和治癒的能力(Roth, 197b)。蘿絲曾敘述她如何從一個婦女的身上看到了舞蹈的真諦與精神,那個婦人不曾說任何一句話,但卻從她那份投入與充滿靈性的身體散發出來……..

在一個充滿樹蔭的私人花園中,有一個老人坐在矮牆邊閉著雙眼彈著吉他,而在他的背後則站著一個閉著雙眼而年紀很大的老婦人。慢慢地,這個老婦人開始舞動起來,專注於她自己的動作,就像搭配著舞伴一樣配合著音樂,她的舞蹈激發了我,就在那刻,我所有顧忌的問題,如年齡、時間、及跳舞的技巧、法則,全部一掃而空。

在她的舞蹈中,我看到了身體就如靈魂的妻子,年齡並不會使永恆的婚姻退色。男人與女人、音樂與動作、身體與靈魂-多麼流暢和諧的搭配,而且愈是年長資深愈有說服力。舞蹈-是充滿動力地將舞者與觀者融合在一起的動態藝術。
(Roth, 1997a , p. 10)

當人們專注在內在的世界中,舞出生命、舞出自我,那份真誠的波動是可以深刻地感動自己、感染觀者,使觀者與其融合為一。然而有許多專業舞者接受舞蹈訓練的過程中,為了達到完美的線條標準,忽視、否認、控制、誤用、甚至濫用自己的身體。她們用身體做出各種花俏的動作步法,但內心裡卻不真正相信身體、不滿意身體,甚至不喜歡身體;為了完美的表現不斷地撕裂著身體、服用藥物減低身體的疼痛、饑餓身體來減重使看起來更輕盈。她們能夠跳舞跳的很棒,卻遺忘了該如何真正去「動」與「被感動」人們應該跳脫對「舞蹈」狹隘的看法,真正地向內體會舞動身體的那份真與美,並在揮汗中讓身心靈得以融合,在生命中做最深沉的祈禱。

對一般人而言,除了面對舞蹈是專業的,非個人能力所能為的理由外,還有許多不參與舞蹈活動的藉口,那些藉口不外乎是: 我看起來肥胖-我討厭自己的身體、我從不跳舞的-那是女生或娘娘腔的事、我太老了,不能跳舞了、我沒時間、我一點節奏感也沒有、我精神不繼,無法動起來、我沒有體力、我還有更重要的問題要去解決、我沒有空間來跳舞、我很害羞,我不敢在他人面前跳舞………。然而,仔細想想,生活的律動隨時可見,人本身無時無刻都處於律動狀態。只要詢問任何一個核子物理學家,他(她)都會告訴我們這整個宇宙都在一個持續的動態中,每個人當然也不例外,舉凡呼吸、走路、吃飯、做愛、……等都在某種節奏律動中進行著。既然律動是這宇宙的本質,而人也是其中的一份子,那就能動起來!蘿絲認為每個人事實上都已在跳舞的狀態中,因此說不會跳舞只是認知上的自我限制,要找到自己內在那份流動力永遠不嫌遲、不嫌老,只要願意隨著內在的自然節奏舞動,怎會沒有節奏感呢?呼吸、心跳、脈動即是某種節奏,只要你能傾聽它。當你願意動起來,就能克服沮喪及精神不振,體力也自然培養增加,創造力也會隨之活躍了起來,讓你解決問題的思緒更流暢;而且要放空思考、將心靈沉墊下來的最快方法,也是舞動身體;只要你願意,跳舞可以隨時、隨地進行,不受任何時空的限制。害羞、害怕在別人面前跳舞、害怕出醜、害怕跳對或跳錯、害怕跳的不好看……等,這些藉口都是來自於對舞蹈的狹隘認知、對身體的錯誤觀念,及對自我的劃地自限。若能打破對舞蹈的迷思,為自己活而不要活在別人的眼光中,傾聽自己內在的律動、訊息……… 仔細想想,以上那些不會跳舞的藉口還是藉口嗎?

現代人們大都活在頸部以上,活在自我認定的概念中,認為那就是我們的人格特質無法改變。但是,別忘了!身體沒有了律動節奏就如同沒有靈魂的軀體,而人沒有了內在的律動、沒有了靈魂,就如同會走的僵屍般,少了那一份由內激發的生命力(Roth, 1977a )。只有暫時丟下分析和判斷,回到身體這個基點,傾聽內在那份節奏的原動力,讓心靈沉澱在那份自然的節奏律動中,自由流動起來,不知不覺你會發現,原來你已在自然地舞蹈了。

蘿絲靈性舞蹈的基本理念

人們的身體隨著年齡增長而逐漸固定在某種動作模式中,在不斷地反覆操作下,愈來愈僵化;情緒也隨之框進了一個全自動的反應慣性中,慢慢地我們變得麻木不仁,對自己慣性之外的感覺感受不到;尤其在知識、資訊爆炸的時代,我們的心智很快地就被許多理論、假設所矇閉而毫不存疑,一味地信服於知識體系建構下的權威,被知識權威系統所制約,已看不到知識體系外的事物,導致人們無法充分地去探索這個世界。而當我們“認真地”在腦袋裏建構知識體系,“努力地”尋求真理,所有的肌肉繃緊,觀點和創見在體內無法流動起來,所有的精力和思緒都窒息在頸部以上;只有當我們能夠將心智放空且包容,好點子及創意反而會在每一個細胞間流動起來。所以有時候,關掉腦中的思考,將信賴交給身體,它自然會帶著你到你需要去的地方。

靈性舞蹈(The Endless Wave)就是將信賴交給身體,無須用思考來分析和判斷,以身體動作開始,以身體動作結束的練習。它是一個可以將傷痛轉換成治療、疼痛轉換成同情、而恐懼轉換成創造力的方法。這個轉換過程的基礎即是透過蘿絲所提出的五種不同律動(Gabrielle Roth’ 5 Rhythms™) 將肉體和心靈重新整合。因為這五種律動不是理論,而是實際的操作體驗;當進入這五種律動中,人們已透過動作展開了一趟親密的自我探索之旅。這個練習根據人體自然的動量,始於身體豐富的律動現象,牽動情緒的波瀾,再經由情緒的波動轉移對心靈的體會。當身體動量與心理能量邂逅在一起,即產生了轉換的力量,這股力量可以揭露出人的激情、精力及存在態度。

蘿絲基本的信念是:要讓身體真正得到自由與解放,是可以透過充滿創意舞動身體的過程,讓人們更充分地重拾生命力;而動作即是最好的媒介,也是自我調整的最佳良藥,因此她深信練習與體驗這五種不同的律動(5 Rhythms),是一個能夠讓人放下任何負擔而走向一個全新自我的好方法。在這不同的律動中,它喚醒了最原始的本能,也正如伸展著身體般地,延展著個人的直覺和想像力;它是一種沒有固定型式的動作形態,可以擴展肢體的範圍和情緒的表達,並將你心靈中一些遺忘的事務喚醒回來,也喚醒了直覺的智慧和敏銳度。身體的體能鍛鍊活動應該是具有啟發性的,而不是一邊騎著原地的運動腳踏車,還一邊閱讀雜誌,這雜誌內容談的是其他人,而不是你;身體的體能鍛鍊活動應該是讓身體和心靈間有著深刻的對話,這個對話應該是個人的、親密的且神聖的,而不應該只是讓身體無聊的、疼痛的反覆操作。不要再只是面對硬梆梆的健身器材,反覆機械性地操弄著身體,而投入到舞蹈的律動世界中吧! 這舞蹈不是芭蕾舞、現代舞,也不是現在流行的有氧舞蹈,而是每次帶著重新態度來面對動作與生命所進行的舞蹈形態。透過對五種不同律動的探索,讓身體與心靈每次都有新的創意、新的火花來一起鍛鍊,一起工作。

靈性舞蹈(The Endless Wave)的五種律動 (5 Rhythms)

蘿絲從長期觀察人們日常生活中的動作,歸納出五種律動現象,形成她所謂靈性舞蹈(The Endless Wave)的根本。這五種律動分別為:流動的(Flowing)、斷奏的(Staccato)、混亂的(Chaos)、振奮的(Lyrical)、及安靜的(Stillness)。每一種律動都是一種存在的狀態,就如同進入了一個由內心深處來體認生命、愛、生與死之本質的奇特世界。每一種律動不僅可以喚醒不同的內在能量,幫助人們隔離出不同的情境狀態,發現原始的激情與欲望,也幫助人們更接近他自己的人性。當進入不同的律動,就是在經驗不同狀態的存在感,讓放掉束縛的身體自由地隨著那份存在感動起來,生命的現象及意義即浮現其中。

以下將逐一分述其特性和動作特質:

流動的節奏 (Flowing)

如流水般的(watery)、流暢的(fluent)、液體狀的(fluid)、血液的(blood)、穩重的(heavy)、生根的(grounded)、向內收的(taking in)、大地的(Earthy)、母性的(mother)、陰柔的(feminie)、圓弧的(circular)。

斷奏的節奏 (Staccato)

在控制的情況下,讓力量發出去(letting go with control)、控制的(bound)、強力的(strong)、銳利的(sharp)、有菱有角的(angular)、骨骼的(bone)、重擊的(pounding)、打擊的(percussive)、短促的(sudden)、火的(fiery)、父性的(father)、陽剛的(muscular)、線性的(linear)。

混亂的節奏 (Chaos)

是為前二者的綜合體,以強而有力的固定節奏型態(Staccato),配合上順暢圓弧的流動而形成混亂(Chaos)。在沒有控制的情況下,讓力量發出去(letting all go without control)、自由的(free)、顫抖的(vibrating)、抖動的(shaking)、狂野的(wild)、迴旋的(gyrating)、攪動水的(stirring watery)。

振奮的節奏 (Lyrical)

從混亂的情境,釋放而進入到空和輕的境界,就如身體有一股電流傳動一樣。輕巧的(light)、優美的(graceful)、躍動的(bouncing)、爆裂的(burst)、勝利的(winning)、興奮的(exciting)、有趣的(playful)、空中的(airy)。

寧靜的節奏 (Stillness)

緩慢的(slow)、空的(empty)、祥和的(peaceful)、安靜的(quiet)、無界的(no boundary)、寬廣的(spacious)、宇宙的(cosmic)。

節奏律動是人類的母語,當人們進入狂野、忘我、出神的舞蹈律動中,會發現一種可以將自己丟進宇宙真理的語言形式。在那身體的律動中,人們可以找到內心世界的那一份真;並在那當下存在的狀態中,找到內在流動的能量。蘿絲很慎重地提出一個觀點:「能量是以『波』流動著,而波是以某種型式(pattern)傳送著,型式則以某種律動節奏呈現出來。人類即是能量、波動、型式和律動節奏的綜合體。我們不是在跳舞,我們本身即是舞蹈」(Roth, 1997, p. xxvii)[4]。

靈性舞蹈(The Endless Wave)的進行,基本上即包含著上述五種節奏律動,各呈現出五種不同的動作質感與性格。全程實施這五種律動,可以提供了一個傾聽自己的良好機會。許多人會發現他可能很容易地進入流暢的及斷裂的律動,但就是無法進入混亂的律動,那種潛意思裡害怕失控的感覺會浮現;而有些人可能就是無法以斷裂的律動來操控身體,那種施不上力量的感覺,令人沮喪。然而,進入那些個人會覺得陌生或自然抗拒的律動是很重要的,因為那也正表示出這個人的習慣動作模式中,失去了某種律動的存在。因此,留意自己會抗拒、會排斥或不敢放開去探索的律動模式,不僅可以增進自我瞭解,也可以重新學習面對與突破自己、調整自己。在經過一段時間的操作下,可以達到相當程度的運動量。除了足夠運動量的滿足外,經由不同律動質感的操作,可以使情緒的表達得到一個適當出口。在口語和音樂引導下,每個人都能擁有一個安心的時空,進行自我的探索與發洩,只要願意動起來………。

結 語

從瞭解了蘿絲對舞蹈、身體和人體動作的看法、靈性舞蹈(The Endless Wave)的理念背景、及她所提之五種律動(Five Rhythms)的概念,我們是否也能從中得到一些啟發而重新反省現今的身體教育課程。

在過於強調運動“技術”學習和體適能“標準”的課程中,我們是否該重新反省,人類本能動作的探索與經驗感受的開發已被忽視,身體動作對人類生命體的意義已漸被淹沒、遺忘。體育課或舞蹈課中,除了“技術”和“標準”的要求外,我們到底還可以提供孩子們什麼?蘿絲靈性舞蹈(The Endless Wave)對人體動作所提出的看法,可以提供教育者重新反思身體教育的定位和方向。在身體教育的課程中,應該能夠提供學生一個時空,在愉悅地享受運動身體的樂趣外,亦能瞭解與尊重身體的智慧、開發自我覺察的能力、提供選擇及勇於改變;而教育和成長的過程,不即是一連串的覺知、選擇和改變嗎?

最後,以一首翻譯的詩與您分享,並做為本文的結束。


當我動起來……

當我動起來,我即開始探索我的內在世界。

我正喚醒著我的好奇心,

想像力,

及內在的喜悅。

我正尋找那通往內在寧靜的途徑,

引起興奮的途徑,

及達到我最深感受的途徑。

我正經驗著我的呼吸,

內在的律動,

及和大地接觸的那份真實感。

當我動起來,我已開始探索我內在世界的各種可能性……

擴展

延伸

給予

及接受

當我動起來,我就是我自己。

(譯自Barlin & Greenberg, 1980, p. 11)

2011年1月14日 星期五

SAPPORO

酒,匯聚大地的古往今來、風火水土,真是魅力集聚之物啊。 / By 丸子酒仙
這廣告拍的真好!!

2011年1月12日 星期三

領航者塔羅牌服務

感覺Una這個老師還不錯,有沒有人想一起去玩玩的~~
現在只剩1/19了....

在迎接2011年的到來時,
也給自己的心靈一份特別的禮物吧!
讓Una透過領航者塔羅牌,
以助人的觀點與方式,
帶領您探索內在的奧妙世界!


費用隨喜,請把握這難得的機會囉!


時間:100/1/5、12、19(週三)
晚間六點半到九點半
一個晚上共三個時段
6:30~7:30
7:30~8:30
8:30~9:30
(或100/1/4、1/11週二下午)

地點:米倉咖啡
台北市龍泉街83號1樓
(捷運台電大樓站3號出口)


報名方式:
請mail:heartuna@hotmail.com
信件主旨:塔羅解牌
並在信中註明您的姓名、手機
方便的時間(日期跟時段)

解讀內容:
任何你有興趣的主題

費用:隨喜

備註:
1.參與者,請幫Una在領航者塔羅諮詢證照的認證上簽名
2.參與者需同意,我可以用匿名的方式在blog分享其解牌歷程


讓我們一起
分享幸福的能量,體驗心靈的奧秘

相信自己是最好的解讀師

引用自Una老師的文章
http://www.wretch.cc/blog/trackback.php?blog_id=yschou&article_id=9035823

昨天下午帶領一場教師的曼陀羅研習。
與會的成員大多是第一次接觸曼陀羅。
原本想要帶領大家創作三種媒材跟主題完全不同的曼陀羅,礙於時間的關係,其實也因為在放鬆的步調下,最後每個人完成了兩幅創作。

第一幅曼陀羅創作,我邀請大家先到校園中散步,尋覓跟採集一些自然的素材。
正好午後的微風徐徐,又是春暖花開的季節,連我都忍不住想要離開教室,與自然為伍。
果然大家帶回來的材料非常地豐富,不僅有鮮艷的顏色,還有宜人的香氣。

對於想要接觸曼陀羅,卻又很少拿起畫筆的人來說,要在圓中塗鴉或許不太容易。
除了選擇已經構圖好的曼陀羅來著色,其實也可以先用拼貼的方式來嘗試。
尤其在大地回春之際,運用自然的媒材,格外有一種單純的喜悅,也正好可以欣賞大自然造物中關於圓的意象與圖騰。

第二幅創作,希望可以更貼近成員自身的狀態。
所以先用療心卡抽卡來進行一段自由書寫。
之後在黑色書面紙上,用粉筆創作。


創作至此,也算完整。
但最後我請大家擦拭掉方才的作品,經驗創作的生死起滅。
本來還特別幫大家準備小巧的香豆瓶,可以蒐集擦拭後的粉筆屑,沒想到現在的粉筆是新型的無塵粉筆,沒留下什麼碎屑。

不過,可以感覺到成員多少體會了曼陀羅的趣味與魅力。

我共享著他們的創作,覺得好美!
不是那種以藝術觀點來評論的美,就只是看見每個人所呈現的不同樣貌,看見一幅作品的誕生。

下課時,有成員詢問到關於如何分析作品或可從作品中看出什麼。
我分享自己較認同「創作就是一種治療」的觀點,也比較傾向由創作者自身來進行探索或對話。
對於成員的疑問,我倒是有一些感觸。

其實藝術療癒或心靈圖卡這樣的方式與工具,都是為了突破語言意識的疆界,讓我們可以有機會一窺潛意識的狀態。
當我們想要分析或評斷一幅創作,其實就又回到理智的模式。
也不是說不能這麼做,只是帶出來的影響是不同的。
我倒希望讓彼此都留下一些時間與空間,只是用心去感受跟享受創作的歷程。
不知道是否我們的教育場域都習慣評分?習慣要有什麼樣的成果?而為了確認成果就必須列出評價的標準?

另一個想法是,分析一定要透過別人嗎?一個我們以為比自己更懂得什麼的人?
其實在認識自我這個層面,只有自己可以給自己答案。
為何很多人希望或認為別人會知道他是誰呢?
當然,這好像也跟我們的教育模式有關。
總是老師在教導我們是非好壞,總是要按照課本的標準答案,總是要看考卷的分數來評斷我們是否有用。
從小到大,我們如何透過自己來認識自己是誰呢?
我有多少機會與經驗跟自己對話?
我如何知道自己內心的狀態?
我又敢聆聽自己內在的渴望與相信自己真正的想法嗎?


先享受創作的歷程吧!
享受之後,想要進一步探索作品,也是由自己開始吧!
或者是透過自己與別人分享對話的歷程,來拓展對自己的瞭解。
於是,與自己更親近,就更能享受生命的豐盛。

接納我的生命藍圖

在生日這天,為自己畫了一張曼陀羅
祝福自己,更勇敢做自己....

很多次的經驗都讓我感覺到非慣用手很容易呈現表意識感覺不到的符號
每次畫完都會大大的驚奇
原來現在我的潛意識漂浮著這樣的東西~~

生日,我第一個想到自己的符號是纏繞的藤蔓。聽我阿爸說,我的名字“菀“是一種起死回生的藥草(還魂草),因為媽媽懷我的時候,正值爸爸事業低潮,爸爸希望我這個孩子可以為家裡帶來扭轉的運氣,所以就取名為”庭菀“。

回顧我早期的生命歷程,似乎就如我的名字一樣,總在起死回生的狀態中,在緊要關頭時,運道似乎都不是太好。例如在學校的學習都還算OK,可是一上考場,表現就是差到令人意外。就連駕照都要考三次才過。五專插班大學的考試也是三次,最後一次還是來個大逆轉,考上錄取率很低的科系。
騎車摔車不下數次、開車也會開到翻車,連開在北橫最寬的路段也會被對面打瞌睡的車撞上,還陪車主連續打了一年的官司才化解。

發生了很多事,但每件都化險為夷,起死回生....阿爸看到我之前的經歷,想說是不是因為我的名字,他有些內疚,還說如果我想改名就去改。不過我也想不到我要改什麼名字啦~後來,我還是覺得,與其改名,不如真心接受爸爸送給我的名,這應該也是我選擇要來歷練的吧!!

我的生命過程,在我想來好似纏繞的藤蔓,很多東西不是那麼清晰,也有些糾纏,但也因為這些過程,我鍛鍊出了一些能力,往內看入纏繞的過程,我似乎發現生命或許就是藉由這些過程在給我打暗號,當我今天把它畫出來,我並無心勾勒出預設的某種主題,我只是沈浸在線條和著色的過程,當完成時,我遠遠一望,真是覺得非常驚奇,有種和靈魂深處做密碼溝通的感覺,啊!!原來如此~~

看到這個過程,我發現自己更能接受所有的過程,一切的發生都是靈魂的精心安排ㄚ!!

金星回歸的課題:感情、金錢、深處的恐懼

還在感覺中....

呈現

感覺中....
 現在把這四張畫,當成冥想圖,接納我生命的一切,接納這份生命的禮物。

2011年1月7日 星期五

最近常跟我的寶貝米果在家亂動亂跳,從小米果奇異的眼神我看到自己的樣子肯定很怪異吧,不讓她偷閒在旁邊看,於是把小米果也拉進來亂跳一通,後來小米當然是不甩我,自顧自的去旁邊玩了.....

不過身體動一動真的會覺得神清氣爽呢,感覺全身的細胞都活了起來喔~

跳完再來張直覺繪畫,內心有種被呵護照顧的滿足~~

2011年1月4日 星期二

期待→想要→需要 --- 向外追求→向內覺察

期待→想要→需要 --- 向外追求→向內覺察
 

我瞭解我的需要是什麼嗎?
需要指的是肉體最基本的需求:吃得夠不夠、睡得飽不飽、性的需求是否滿足....

需要不夠,就會想要
解決需要,才能面對想要的慾望

如果不能直接面對需要的內我衝動
當內我衝動沒有出口
那股能量就會往外扭曲轉化成一種人格面具
一開始我或許還會知道這是因為需要沒被滿足而轉成的假象
但如果久了、習慣了這樣的扭曲
那樣的面具就容易內化成為我認為的我
漸漸的,我不再有感覺
而越來越習慣於向外投射
不斷的投射、不斷的想要、不斷的期待.....

那個最深層的需要
通常會以一種內我衝動呈現
從小到大,我是否有些想做或想說的衝動
因為不符合社會潮流、不符合父母期待而硬生生被壓了下去
然後我以為事情就是該符合眾人的期待才是正確
對別人好永遠比對自己好來的重要
這成了唯一的美德、模範生的標準
而成就光鮮亮麗、大家都認同的成功才是成就

然而被壓抑的衝動卻一直在內心蠢蠢欲動
當它被看見了,就會有一種叫做罪惡感的身分來取代它
因為人不能對自己好,否則就是自私自利
要當個好人才能被認同、才有人來愛我、才能在社會上立足
對自己好是個危險的想法.....

當我服從了這樣的標準,成為我做事情想事情的習慣
習慣服從、習慣以別人為主、習慣否認自己內心的聲音
我是否感覺快樂、感覺生氣勃勃
還是感覺永遠有種未了的責任、未證明的價值、一種深深的無奈.....

當我被拋出自我認同夠遠
我就會看到自己的不滿足、不快樂、甚至是窒息的感覺
這時我是否願意來個逆轉
如果能夠先好好照顧自己的需要
聆聽內在衝動的聲音--那最原始的生命力
循著那個聲音認出自己的需要
就像小嬰兒一樣餓了就哭,吃飽就睡
沒有扭曲的感受、沒有為了認同的討好
那會是一番如何的新(心)景象